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

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为主 。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。中医学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形态结构,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、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。
五脏,即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肾,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比较充实的实体性脏器,其共同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。六腑,即胆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,大多是胸腹腔中内部组织中空的囊状或管腔性脏器,其共同的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。故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说:“所谓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 。
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,故实而不能满也 。”《灵枢·本藏》也说:“五脏者,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;六腑者,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。”其中藏、泻、满、实之论,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,阐明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。五脏“藏而不泻”、“满而不实”,是强调五脏以藏精气为主,精气宜保持充满而不直接排泄体外,但五脏精气必须流通布散全身而不应呆滞壅阻,即五脏气机必须通畅 。若五脏精气不能充盈,则形成虚证,故有“脏病多虚”之说 。六腑“泻而不藏”、“实而不满”,是强调六腑以传化物为主,饮食物必须不断地在六腑中传导变化,虚实更替,而不久藏精气 。正如唐·王冰注解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时所说:“精气为满,水谷为实 。(五脏)但藏精气,故满而不能实;(六腑)以不藏精气,但受水谷故也 。”若六腑传导失常,则水谷糟粕停滞其内而形成实证,故有“腑病多实”之说 。
奇恒之腑,即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之总称 。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曰:“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,此六者,地气之所生也,皆藏于阴而象于地,故藏而不泻,名曰奇恒之腑 。”说明奇恒之腑在生理功能上,具有类似于五脏的贮藏精气作用,但其功能大多隶属于五脏,而且除胆之外,均与脏腑无表里配属关系,也无经脉之络属 。胆虽与肝为表里,但其功能是贮藏、排泄胆汁,而不同于其他腑之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,故亦列入奇恒之腑 。其实,骨、髓、脉不属于内脏,在中医理论中常与五脏结合讨论 。
【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