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评价曹操,曹魏前期五大谋士( 二 )


我很高兴 , 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。
注释
⑴临:登上 , 有游览的意思 。
⑵碣(jié)石:山名 。 碣石山 , 河北昌黎碣石山 。 公元207年秋天 , 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。
⑶沧:通“苍” , 青绿色 。
⑷海:渤海
⑸何:多么
⑹澹 澹(dàn dàn):水波摇动的样子 。
⑺竦 峙(sǒng zhì):耸立 。 竦 , 通耸 , 高 。
⑻萧瑟: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。
⑼洪波:汹涌澎湃的波浪
⑽日月:太阳和月亮
⑾若:如同.好像是.

曹操人物评价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 , 小名阿瞒 , 谥号武皇帝(魏武帝) , 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 。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 。
曹操生活的东汉末年 , 宦官专权 , 黄巾起义后更是天下大乱 。 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征讨四方 , 逐渐统一北方 。 曹操采取了扩大屯田 , 兴修水利等措施 , 从而安定民生 , 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。 曹操一生历史评价褒贬不一 , 但我赞同易中天先生对曹操的评价“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”!他一生功绩 , 我从几个方面做下评价
1:政治上奉行法制 , 打压豪强 。
熹平三年 , 曹操被举为孝廉 , 初入政坛后 , 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。 曹操一到职 , 就申明禁令、严肃法纪 , 造五色大棒十余根 , 悬于衙门左右 , “有犯禁者 , 皆棒杀之” 。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 , 曹操毫不留情 , 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。
曹操刚刚占据兖州 , 就拿名士边让开刀 , 震慑地方豪强 。 后面夺取了袁绍的冀州 , 曹操也一改袁绍纵容重用地方豪强大族的旧习 , 立即“重豪强兼并之法” , 打击了土地兼并等不法事情 , 因而收到了能使“百姓喜悦”的效果 。
2:人才选拔上“唯才是举” , 曹操曾先后下了三次“求贤令” ,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。 汉末人才选举需要通过“举孝廉”的方式 , 曹操也是因为得到了许劭的评语“治世之能臣 , 乱世之奸雄”继而闻名于世走入仕途的 。 曹操提出“唯才是举”的人才选拔机制 , 其实还是为了打破世族门第观念 , 招揽庶族阶层人物 。
3:军事经济上平定北方 , 推行屯田 。
曹操一生平定了吕布、袁绍、袁术、张绣、刘表、马超等多个军阀 , 又平定北方乌丸也给予了痛击 , 为北中国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。 曹操统一北方 , 大力推行屯田 , 鼓励农桑 , 兴修水利 , 振兴了北方经济 。
4文化上重视对图书、典籍的保护 。
曹操本人就是有名的诗人 , 他的诗作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《短歌行》等 ,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。 此外 , 他很重视古籍和图书的保护 。 建安五年击败袁绍后 , 下令“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” 。

谈谈对曹操的评价 把握“清平之奸贼 , 乱世之英雄”的核心 。
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, 其实并不公平 。 早在中平五年 , 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 , 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;联军讨伐董卓时 , 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 , 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;李傕等人祸乱长安 , 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 , 漠然无视者有 , 趁火打劫者有 , 落井下石者也有 , 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 。 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 , 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。 另外曹操的军事、文学才能不可否认 。 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: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, 所以表现在文学上 , 悲凉慷慨 , 气魄雄豪 。 他的文学成就 , 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, 散文也很有特点 。 代表作有《短歌行》《龟虽寿》等 。 但其性格阴险狡诈且多疑 , 所以在戏曲中其脸谱为白色 。 总的来说 ,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是褒贬参半 , (正如对秦始皇一样)这也体现了曹操的矛盾性格 。 (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曹操的 , 总觉得刘备是伪君子 , 不如曹操这个真小人来得光明磊落)

推荐阅读